

工作中的荣彦。
6月的太原,阳光明媚。上午9时,金色的阳光透过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312教室的窗棂,洒在教室里一张张或专注或游离的小脸上。在这里,特教老师荣彦正手持彩色小棒,用温柔且耐心的声音引导着学生:“看黑板,孩子们,一捆小棒是10个,一捆,两捆……那么老师这里是多少?”在这个充满爱的课堂上,一场关于耐心与等待的教育故事正在上演。
荣彦所带的班级,汇聚了多动症、孤独症、脑瘫、癫痫、唐氏综合征等多种类型的学生。在特教的世界里,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。“普教一年级能学百以内加减法,我们的孩子却要花一个月啃透一个数字。”荣彦的话语中,既有对教育现状的清晰认知,更饱含着坚定的执着。在她看来,教育不是追赶,而是等待每颗星找到自己的轨道。22载寒暑,她就像一位守护者,用爱与耐心,陪伴着“小蜗牛”慢慢前行。
课堂上,荣彦时刻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状态。有的孩子不自觉流下口水,她会立刻掏出纸巾轻轻擦拭;有的孩子突然拍打桌面,她便伸手覆上孩子的手背,用掌心的温度给予安抚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却是特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怀。
在荣彦眼中,特教老师绝非“看孩子的高级保姆”,而是教育者、康复师、心理辅导员、医疗协作者等多重角色的融合体。面对不同残疾类型和智力水平的学生,她需要掌握科学的行为矫正技术、感统训练的康复手段和心理辅导等方法。为有情绪障碍的孤独症学生进行心理疏导,为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行为矫正,为脑瘫和发育迟缓的学生进行感统等康复训练,这些都是她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股票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